当前位置:

解放军装备机器狗 美国会无法接受

(图1)

这个省解散了1.9万余个不必要的工作群******

  来源:南方杂志

  《江西日报》8月6日报道,近日,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调研中,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以前层出不穷的形式主义做法已大幅减少,大家得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谋发展、优服务。

  这样的变化,源于江西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全面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将为基层减负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打出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不断推动整治形式主义顽瘴痼疾向纵深发展。

  江西省委始终将为基层减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会议先后5次专题研究,并将相关问题纳入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由省委常委同志牵头负责,全力推动真抓实改。省级领导同志以身示范,无论是下基层调研还是开会研究部署工作都注重为基层减负,引领带动全省各级推进工作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求真务实。全省各级党委(党组)普遍建立健全专项工作机制和定期会商研判、暗访抽查等制度,紧盯突出问题,加强自查自纠、整改整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纠治:今年上半年,省委全口径发文同比减少28.2%,省级层面直达基层的会议同比减少80%;“三项工程”专项整治中,明确的83项“当下改”举措已全部完成;全省综合考核一级指标数量再减少9个,考核“指挥棒”更加科学;全面开展清理规范借调干部“回头看”,防止反弹回潮;持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累计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1.9万余个;集中整治涉企执法中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截至7月底共摸排问题线索2912条,移送纪检监察机关1038条、处理351人。

  为巩固减负成果、实现长效常治,江西省委将“推进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纳入全省重大改革项目,加快构建“1+N”的制度体系。通过大力推进减负工作进党校,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持续推动编制资源、人员力量向基层倾斜;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健全职责准入、清单与综合考核衔接等制度;严格落实制发文件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凡发文必开展前置审核、效果评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明确省市各部门不得自行对县(市、区)提出资金配套等要求;推动典型问题核查通报常态化,今年省级层面已通报3批9个典型问题,带动设区市通报问题36个,有力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同时,注重强化科技赋能,优化完善“为基层减负监管平台”,加强对督查检查考核、发文情况的动态监测和统筹管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发试点的公务就餐“赣餐码”系统,已覆盖全省四级党政机关食堂5000余家;“一表同享”改革范围已扩大至所有县(市、区),力争年底前拓展至基层所有工作领域。全省各地也主动作为,涌现出一批管用有效的创新实践:宜春市推广“码上办”模式,将实体标牌“搬”到线上,实现办事指南“一码通”;九江市开发应用“证明直通车”,可以采用在线比对直接出证明或转请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有效减轻了村级组织工作负担;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推出“智能工单中枢系统”,运用AI算法对群众诉求进行精准分类和智能派单。

  据报道,江西省在年度考核中,全面运用新修订(制定)的省管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设区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同时,大力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制定容错情形清单,细化容错纠错适用情形,让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后顾无忧、劲头更足。省委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为基层“松绑”,为干部“减压”,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振,减负成效正不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来源丨江西日报 “政事儿”微信公众号

释永信被查,中国佛教协会:坚持以戒为师,推动我国佛教健康传承******

  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犯佛教戒律,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消息,一经发布,舆论一片哗然。释永信不仅可能面临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而且按照佛教因果报应的规律还将承受严重的果报。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葬送了个人的法身慧命,而且败坏了佛教教风,侵蚀了佛教健康肌体,破坏了出家人的社会形象,给佛教的健康传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痛定思痛,面对释永信所犯的严重错误及其恶劣影响,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释迦牟尼佛“以戒为师”遗诫的慈悲用心、高瞻远瞩与重大意义。佛教四众弟子各有其所应持守的戒律。无论是出家佛教徒还是在家佛教徒,严持净戒都是个人觉悟解脱的根本、生起禅定和智慧的基础、长养一切善法与功德的沃土。《佛遗教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前曾殷重告诫弟子:“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佛陀苦口婆心的嘱咐,清晰深刻地阐明了持戒对佛教徒,特别是出家僧人修行解脱的根本意义,应当永远为后世佛弟子所铭记和信受奉行。

  以戒为师、严持净戒,不仅是佛教徒个人修行解脱的根本,而且是佛教健康传承的根本,是佛教的命脉所系。《善见律毗婆沙》说:“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持戒不是佛教徒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佛教形象的大事,是关系正法久住的大事,是关系佛教前途命运的大事。如果佛教徒,特别是肩负住持佛法重任的出家僧人,戒律松弛,乃至随意犯戒、破根本戒,就必然导致整个佛教的腐化堕落,引起社会对佛教的轻视甚至唾弃,最终使佛教走向灭亡。以戒为师、严持净戒,守护佛教的命脉和前途,是每个正信佛教徒,特别是出家僧众的本分与责任。

  “宗教上有造诣”是宗教界代表人士“四条标准”之一。对佛教界人士,特别是佛教教职人员来说,宗教上有造诣首先就要以戒为师、严持净戒。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要求,宗教界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佛教界推进全面从严治教,提升宗教修为,首先就要提升持守戒律的宗教修为。从这个角度说,能否守好戒,不仅体现了佛教界人士的宗教修为,而且体现了佛教界人士的思想觉悟。

  重视持戒修行,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倡导、引领全国佛教界坚持以戒为师、勤修三学。新时代以来,中国佛教协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教,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教职人员惩戒制度机制,依规依戒惩戒违规犯戒教职人员,落实违规犯戒人员通报制度,形成“一处犯戒,处处受限”的有力震慑。然而,佛教界仍然存在戒律松弛的状况,佛教教职人员违规犯戒,乃至破根本戒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释永信之流,对戒律毫无敬畏之心,放逸懈怠、追名逐利、贪图享乐,肆意破戒,乃至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既断送个人前途,又令整个佛门蒙羞。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在教职人员管理的制度、机制和具体执行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短板和弱项,佛教界内部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另一方面是一些佛教教职人员在佛教修行上放逸懈怠,在自我约束上放任自流,以致动摇佛教信仰、背弃出家发心、不畏因果、无视戒律,彻底丧失了出家人应有的操守。

  释永信的严重问题为全国佛教界敲响了警钟。唯有勇于面对、深刻反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才能把问题和错误转变为促进佛教徒个人修行进步和推动佛教健康传承的“逆增上缘”。中国佛教协会坚决拥护和支持有关部门对释永信的依法查处,从释永信问题中深刻汲取教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教,始终坚持以戒为师,深入挖掘、阐释、弘扬佛教经典中倡导以戒为师、勤修三学的内容,向历代严持净戒、精进修行的高僧大德学习,努力营造学戒、持戒、弘戒的良好风气,教育引导佛教教职人员深刻认识“以戒为师”的重要意义,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戒律,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职人员监督管理制度机制,坚决惩戒违规犯戒教职人员,坚决清除教职人员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坚定维护佛教健康肌体和清净庄严形象,推动我国佛教健康传承。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官网

点击进入专题: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查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