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堂安律:其实我一个月前就已经决定加盟法兰克福了

(图1)

两岸羽坛小将深圳切磋 林丹“加盟”赛事升温******

图:羽坛双圈全满贯得主、奥运冠军林丹与两岸小选手进行了一场表演赛。/公报记者郭若溪摄

【大公报讯】记者郭若溪深圳报道:一颗羽球扬起两岸情。2025“林丹杯”海峡两岸青少年羽毛球精英赛日前在深圳宝安体育馆火热开赛。作为海峡两岸青少年首次共同参与的羽毛球盛会,赛事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的486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台湾地区有71名小将跨海而来,平均年龄11.5岁的选手们在5个年龄组别、7个项目中展开近800场激烈角逐,用球拍书写青春与友谊的篇章。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两岸青少年不仅展示了卓越的球技,更彰显了出色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其间,羽坛双圈全满贯得主、奥运冠军林丹的“加盟”,让赛事热度再升。作为特邀嘉宾,他不仅为获奖选手颁奖,更在赛后与两岸小将展开表演赛。来自台湾的选手吴敏瑄一路过关斩将,夺得U12女单冠军。她在赛后还与林丹搭档双打,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能和林丹配合太开心了!很难忘。林丹很温柔,应变能力很强,第一轮车轮战时用了很多假动作,感觉他每一场球都拚尽全力。”

总体而言,中华交流协会的台湾选手表现亮眼,将U12男单、女单,U14女单,U16男双冠军收入囊中,更包揽U14男单、男双前三名,用实力赢得全场认可。

“这是我第一次到大陆打比赛,深圳的球馆场地大、设备齐全,太专业了!”来自台湾花莲的U16男双冠军张家浩难掩兴奋。他说,大陆选手的拚搏精神让自己印象深刻,“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希望以后能多多交流、相互切磋。”

这次赛事以“羽动两岸,共筑未来”为主题,旨在为两岸及各地青少年羽毛球爱好者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切磋技艺、共同进步的优质平台。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与技术水平,赛事设置了5个年龄组别7个项目,覆盖8至16岁选手,充分展现了青少年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竞技水平。

专家解读/极端天气将更频密 宜早应对******

  近日,全国各地遭受高温暴雨夹击。当华南华北西北遭遇超强大暴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双双惨重,中部省市却被极端高温炙烤,川渝多地气温超过42℃,最高甚至达到44.2℃,一些地区或将面临旱涝急转的险情,而这样的极端气象情况似乎越来越常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不断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而二者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极端天气究竟由谁造成?

  天气和气候主要的差别在于时间尺度,前者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环流及其导致的现象,后者指较长时间的天气现象的平均态。专家表示,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变化、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共同作用,造就了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笼罩在地球上空的各个高压、低压系统,不断移动、增强或减弱,带来了不同时间的阴晴雨雪天气。长时间尺度看,大气环流在一年四季中呈现一定规律,但如果出现异常,极端天气就有可能产生。

  “气候变暖会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改变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形势,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背景。”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说。因此,气候变化并不直接导致极端天气的发生,但加强了其触发条件,可谓背后“看不见的手”。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伴随着温度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发生的风险也在增大,并且这将成为我们长期面对的现实。巢清尘说,根据最新的气候模式结果分析,预计到2050年我国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现发生更频繁、影响更广泛、极端性更凸显的趋势,极端高温、干旱、强降雨等事件趋多趋强。宜树立底线思维,早做应对。\大公报记者李紫妍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